在短短两个月内,券商某家排名前五的争夺增长券商净利差收入增长了20%至30%。这与A股市场的两融上涨趋势密切相关,两融业务的市场收入迅猛发展也显而易见。
不仅是规模单个券商的业绩,从一家券商调整融资保证金比例引发市场关注,迅速到多家券商上调融资规模上限,开户再到投资者开户数与交易活跃度频频创新高,竞相显然两融业务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提升重要指标。
数据显示,券商截至二季度末,争夺增长A股融资余额为1.84万亿元,两融而至三季度末激增至2.38万亿元,市场收入单季度增长达29.34%,规模远超市场预期,迅速这与前述券商的业绩数据一致。
调查发现,除了头部券商外,区域中型券商的增长更为显著,部分融资余额增幅达到30%-40%,而一些中小券商的增速也保持在约20%的稳定水平。
融资利率的竞争也愈发激烈,3%的报价已不罕见,与去年同期的4%-5%相比明显降低,尤其对新客户更为优惠。
为了满足客户需求,年内已有浙商证券、华林证券等四家券商上调了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。同时,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,8月A股新开两融账户达18万户,同比激增381%,环比增长48%,创造了2025年以来的新高,至8月底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超过1511万户。
两融业务市场增速超预期
两融业务的规模增长已成为三季度A股市场的一个主要亮点。从市场整体数据来看,二季度末的融资余额为1.84万亿元,到三季度末增至2.38万亿元,单季度增长率达到了29.34%,增速远超预期。
通过调研,记者了解到不同规模的券商其两融业务均显著增长,增幅普遍在20%-35%之间,部分头部券商发展尤为迅速。
例如,华南一头部券商的数据显示,其两融余额从七八月份的1000亿增加到了9月底的1300亿。华北另一头部券商则报告在9月底前两融余额较6月底增加超过450亿元,季度增幅超过34%。华东地区某头部券商也显示,9月末的两融余额较二季度增长超过500亿元,增幅约29%。
区域中型券商的增长势头更为明显。华东某中型券商的负责人表示,三季度末的业务余额较二季度末增加了35%。公司在战略支持、员工考核与激励机制的调整方面均有实质性举措,以推动两融业务发展。
尽管一些中小券商的增速略显缓慢,但仍保持稳定的增长。某中小券商透露,三季度末的融资余额较二季度末增幅约20%。但是由于资金成本及市场竞争的影响,该公司未参与全面的利率之战。
券商上调融资规模上限
随着两融业务的快速增长,多个券商陆续上调融资类业务的规模上限,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。
据统计,自2025年初以来,至少有四家券商如浙商证券、华林证券、兴业证券及山西证券完成了融资业务规模的上调,幅度也相对可观。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,某些券商表示正在规划进一步提高两融业务授信上限,以为未来扩展奠定基础。
华林证券的规模调整尤为突出,从3月末到9月初,其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从62亿元提升至80亿元,增幅达到18亿元。而浙商证券也于9月24日宣布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增至500亿元。
兴业证券在5月1日调整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,山西证券则将其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从80亿元上调至100亿元。
开户增长创年度新高
两融业务的火热不仅体现在规模上,更在于投资者的参与度显著提升。数据显示,8月份新开融资融券账户达18万户,同比分别激增381%和环比增长48%,创造了2025年以来的新高。截至8月底,全市场融资融券账户总数已超过1511万户,自年初增加了近70万户,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。
从投资者结构来看,个人投资者仍是市场的主力军,9月底的数据显示,A股两融个人投资者数量已达769.76万,而机构投资者数量为5.01万户。从交易活跃度方面,有47.78万名投资者参与了两融交易,176.28万名投资者有融资融券负债,均相较年初实现了明显增长。
券商营业部的反馈也反映了投资者的热情上升,报告显示,自三季度以来,两融业务成为客户关注的核心,相关咨询显著增加,涉及的基础问题量也明显上升。
本文转载自财联社,XM外汇官网编辑:陈雯芳。